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传统 > 正文

历史之谜-蚩尤是炎帝?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根据该记载可知,阪泉之战是炎黄二帝的火并,但真的是如此么?目前史学界很有些争议。小编也以为阪泉之战中黄帝的作战对象并不是炎帝,原因首先要从炎帝的身份说起。

炎帝与黄帝同为华夏始祖,但其身份却始终有些扑朔迷离(作为炎黄子孙,搞不清自己老祖宗的身份实在是一件很尴尬的事)。目前关于炎帝的身份主要有两种观点:

观点1:炎帝为神农氏的帝号。这是目前最为主流的观点,源于《世本》。《世本·帝系篇》记载“炎帝神农氏”,宋仲子曰:“炎帝,神农也。炎帝身号,神农代号。”意思就是说,神农氏类似于后来的王朝,而炎帝则是其首领的帝号。目前这种说法在史学界占据主流的位置,大学历史教科书《新编中国通史》(周一良主编)也是采用了这种说法。随着神农氏成为中原共主,炎帝这一称号也被赋予了无上荣耀。

但是观点1却与《史记》有些冲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在该记载中,先说神农氏世衰弗能征,又说炎帝欲侵凌诸侯。显然,如果炎帝是神农氏首领的话,世衰弗能征的炎帝是无法侵凌诸侯的。由此史学界提出了观点2:炎帝不是神农,而应该是附属于神农氏的某一部落首领。

由《史记》的记载必须得提出观点2么?小编认为没有必要,而且观点2很大可能是错误的,因为观点1其实完全可以解释《史记》,这就需要引入另一个史学界有争议的观点“蚩尤为炎帝”。

蚩尤曾为炎帝的说法源于《逸周书》和《路史》。《逸周书·史记》记载“蚩尤逐帝榆罔而自立,号炎帝,亦曰阪泉氏”;《路史.蚩尤传》也记载:“阪泉氏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好兵而喜乱,逐帝而居涿鹿,兴封禅,号炎帝”。

《逸周书》和《路史》同样认为炎帝是帝号,并认为蚩尤(即阪泉氏)曾经驱逐过炎帝,然后自己称炎帝。是不是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没错,如果蚩尤曾驱逐过炎帝,那《史记》的上述记载就完全解释的通了:神农氏衰落后,蚩尤氏作为当时最为发达的部落,自然有掌控中原的欲望。因此蚩尤驱逐了神农氏的炎帝,自立为炎帝(炎帝作为中原共主的称号深入人心)。因此,《史记》上的“炎帝欲侵凌诸侯”实际上指的是自立为炎帝的蚩尤。

由此阪泉之战实际上是黄帝在与蚩尤作战,黄帝根本没有和神农氏的炎帝打过仗。《史记》中记载的黄帝“三战,然后得其志”都是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前两战为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这两场战争并未决出胜负,故《黄帝本行纪》记载“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帝战未克”。最后第三战为中冀之战,《逸周书·尝麦篇》记载“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那么老炎帝哪里去了呢,小编认为,其投奔了黄帝,在蚩尤被杀后,重新成为炎帝,但此时中原共主已经是黄帝了。

阪泉之战

当然,蚩尤为炎帝的说法也不仅仅依靠于《逸周书》和《路史》两段干巴巴的文字,还是有大量佐证的,小编搜集并列举如下:

首先,蚩尤和炎帝是有渊源的,这表现在:1)发源地相同。炎帝发源于姜水,蚩尤出自羊水(参见《归藏》),然而“姜”字去掉“女”字偏旁即为“羊”,古水名多不加偏旁,因此实际上姜水就是羊水。2)长相相同。《帝王世纪》记载“炎帝人身牛首”,蚩尤也是人身牛蹄,头上有角(见于《述异记》)。故此《路史》中直接称蚩尤为炎帝后裔。作为后裔,在神农氏衰落后,相对发达的蚩尤直接称帝是很合理的。

蚩尤

炎帝

其次,蚩尤号阪泉氏,阪泉是蚩尤的地盘。这一点也得到《晋太康地理志》和《魏土地记》的支持。《晋太康地理志》记载“阪泉,亦地名也,泉水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魏土地记》记载“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则流注阪泉”。另外,沈括《梦溪笔谈》也记载“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阪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蚩尤血在阪泉,可见蚩尤曾战于阪泉。然而《史记》中却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由此也可佐证蚩尤当时为炎帝。

最后,刘邦以赤帝子自居却祭祀蚩尤。《史记·封禅书》记载“汉兴,高祖之微时,尝杀大蛇。有物曰:'蛇,白帝子也,而杀着赤帝子‘'。即汉高祖刘邦以赤帝子自居,赤帝即为炎帝,汉朝也称“炎汉”。但奇怪的是汉高祖却“祀蚩尤,衅鼓旗”,“天下已定,令诸官立蚩尤之祠于长安“。起兵时祭祀蚩尤还可以认为蚩尤是兵主的原因,但天下已定,作为赤帝子不立炎帝祠却立蚩尤祠就有些奇怪了。但如果蚩尤为炎帝,则就解释的通了。

蚩尤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