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资料 > 正文

“福尔摩斯”在中国:程小青的翻译与创作

福尔摩斯原著小说翻译_福尔摩斯清朝翻译_古文翻译器在线解释

《霍桑探案》民国世界书局版与《灯光人影》(出自1916年12月《快活林》)

福尔摩斯清朝翻译_古文翻译器在线解释_福尔摩斯原著小说翻译

程小青(1893-1976)这个名字对于今天的中国读者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在一百多年前,他笔下的大侦探霍桑风靡全国,成为当时大众心目中的偶像,被誉为“东方福尔摩斯”。

侦探小说起源于欧美,对于中国人来说,它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虽然中国古代有“包公案”、“狄公案”等破案题材的公案小说,但是和西方现代侦探小说相比,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立意重伦理轻法律,案件描写重结果轻过程,调查案件和取证重主观臆断轻科学推理,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侦探小说。

直到十九世纪中后期,随着时局的变化和西方文化的传入,侦探小说才逐渐进入中国。以程小青为代表的晚清及民国时期的一批作家,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开创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侦探文学。

程小青一生都不遗余力地在中华大地普及侦探小说文化,他翻译了大量欧美各国优秀侦探作品,创作了大量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侦探小说;还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参与创办了一系列与侦探小说相关的杂志,期间他虽几经波折,仍不改其志。

下面让我们追寻程小青这位“中国侦探小说之父”的足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他为中国侦探文学所作的努力。

翻译欧美优秀侦探小说

侦探小说真正作为文艺作品被翻译介绍给中国大众,是在二十世纪之后。1915年,程小青开始尝试翻译外国的侦探小说,不久之后,他的一些文坛好友也加入了“翻译大军”。

与前人相比,程小青等人翻译的外国侦探小说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翻译作品系统化。在程小青之前,被翻译的国外侦探小说大部分都是零星刊登在杂志上,而结集成册出版的极少,成套翻译某系列侦探小说的更是缺乏。

从1916年开始,程小青与当时一些文坛名士合作,翻译了一系列优秀的侦探作品,其中包括:191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程小青与周瘦鹃、刘半农等人翻译的文言文版《福尔摩斯侦探全集》;1931年,程小青翻译的美国侦探小说家和评论家范·达因主编的《世界名家侦探小说集》……

第二,翻译作品极具时效性。程小青非常及时地翻译了一些国外优秀侦探作品,甚至达到了译作和作家本人创作时间相差无几的地步。例如1916年程小青等人翻译《福尔摩斯侦探全集》时,柯南·道尔仍在继续创作福尔摩斯系列故事;又如1932年-1942年程小青翻译了范·达因的“菲洛·万斯探案”系列的12部小说,距原作出版仅有四至七年。

第三,翻译作品具有全面性。除了翻译当时知名侦探小说家的作品,程小青等人也十分关注外国侦探文坛的新人,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就翻译了后来被誉为“欧美侦探小说黄金三大家”中的两位——埃勒里·奎因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

为了突破语言、文化等方面的隔阂,程小青等译者在翻译欧美侦探小说时,颇费了一番心思,他们并没有直接生搬硬套地将英文翻译成中文,而是对原作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增加和改动,让中国读者更容易接受。

在程小青等人的努力下,大量国外优秀的侦探作品相继被翻译和出版,极大地丰富了当时中国的通俗文学市场。

创作“中国特色”的侦探小说

除了翻译大量欧美优秀的侦探小说,程小青还着力于创作中国本土的侦探小说,代表作就是著名的“霍桑探案”。

1916年,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举办征文大赛,程小青的《灯光人影》获奖,这是他创作的第一篇侦探小说。在这篇文言小说中,程小青塑造了一位名叫“霍森”的侦探,还给他配了一位朋友兼助手包朗。

三年后,应时任《先施乐园日报》主编的好友周瘦鹃的邀请,程小青创作了一系列侦探小说。其中在1919年5月发表的文言小说《江南燕》中,程小青沿用之前小说中两位主角“霍森”和“包朗”,但不知何故,在报纸最终发行时,侦探的名字变成了“霍桑”。小说《江南燕》后来被改编为电影并大受欢迎,程小青再接再厉创作了一系列续作,不久之后他开始用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白话文进行创作,“霍桑探案”由此闻名于世,截至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程小青共创作了七十余篇“霍桑探案”系列小说。

从《灯光人影》到“霍桑探案”,程小青改变的,不仅是侦探的名字,还调整和丰满了霍桑和包朗两位主角的人设,并把小说的叙述方式由侦探自述改为了侦探好友撰写,使得“霍桑探案”与“福尔摩斯探案”等当时流行的欧美侦探小说从形式上更为相似。

平心而论,霍桑确实带有很多福尔摩斯的影子:两者都是以严谨的推理能力屡破奇案;他们不畏权贵,同情平民大众;追求正义却不拘泥于法律;既对生物、化学等自然科学,又对犯罪心理学、法学等社会科学有一定研究,对音乐美术也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甚至就连两人身边的一些角色设定都极为相似,如福尔摩斯有搭档华生,霍桑有助手包朗……

然而,仅将霍桑视为福尔摩斯的翻版显然是有失公允的,仔细比较福尔摩斯与霍桑,也会发现他们很多不同的地方。

其中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的性格,虽然两名侦探都拥有极强的推理能力,但是福尔摩斯自负而清高冷傲,霍桑则谦逊且平易近人。

在与警方的关系上,福尔摩斯非常鄙视苏格兰警官们的无能和鲁莽;霍桑对于经常合作的上海警局警官,则是鼓励多于批评。如果说在福尔摩斯身上体现了英国人彬彬有礼但孤傲难以接近的性格特征,从霍桑身上读者看到了中国人谦逊平和的人生态度。

出身于英国准贵族家庭,崇尚绅士风度和骑士精神的福尔摩斯,其生活主调终归和下层民众有着一定距离,对于下层民众的苦难,他虽然满怀同情,有时也会给予帮助,但很难感同身受;霍桑是普通农家子弟,在他身上,不仅渗透着“仁”与“礼”的儒者风范,更有着自身独特的侠客精神。强烈的平民意识使霍桑能够给予底层民众真正的理解和支持,例如在《沾泥花》中,他对因曾经沦落风尘而自卑的来访者给予安慰和鼓励,在《乌骨鸡》中他坦言自己的服务对象是“民治制度不彻底下的一般无权无勇含冤受屈的大众”。

福尔摩斯和霍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不同,取决于柯南·道尔和程小青两位小说家不同的创作理念。

生活在维多利亚盛世的柯南·道尔将侦探小说看作是提供给读者“消遣解闷的良法”,因此在他笔下理性而严谨的福尔摩斯是闪耀伦敦的“时代之光”。

生活在民国乱世的程小青就不敢如此随意,他认为侦探小说是“化装的通俗科学教科书”,是宣传科学民主法制、是改良社会风气的工具,所以他着力塑造的侦探霍桑是热血而机智,勇闯上海滩的“乱世英雄”。

时势创造英雄,环境成就侦探,程小青笔下这位具有中国特色的侦探——霍桑在给读者带来惊险神秘探案故事的同时,在言行举止中也表现出国家民族的个性。

创办侦探文学杂志

1923年,程小青应世界书局创办人沈知方邀请,创办了中国第一本专门的侦探文学杂志——《侦探世界》。

《侦探世界》为半月刊,以刊登国内原创侦探小说为主,翻译外国侦探小说为辅。可惜由于原创侦探小说太少、编辑时间太短、稿件质量下降等原因,十一个月后该杂志就被迫停刊了。在《侦探世界》停刊之后,程小青等侦探小说家们另辟蹊径,通过自身担任编辑和杂志撰稿人的机会,在一些文学小说类杂志上开辟侦探小说专栏或专刊,并发表了大量国内外侦探小说和相关理论作品。

1946年1月,程小青又主编了侦探文学杂志《新侦探》,该杂志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不同国家、不同体裁的侦探小说,还有一些介绍侦探科学知识的栏目。可惜《新侦探》也遭遇了稿源缺乏等困境,只维持了大半年就停刊了。

此后几年,程小青又在《蓝皮书》等杂志上继续发表“霍桑探案”的新篇章和欧美侦探小说译作。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将早年所写的一些文言文侦探小说改写成白话文,此外还创作了四部反特惊险小说:《她为什么被杀》、《大树村血案》、《生死关头》和《不断的警报》。

半个世纪以来,程小青通过自己的努力,坚持不懈地在文学杂志上介绍侦探小说和创办侦探文学杂志,他在总结自己对侦探小说的认识和创作心得的同时,也为创作侦探小说的后辈们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展示平台,无愧于“中国侦探小说之父”的称号。

撰文/张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