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传统 > 正文

佛祖释迦牟尼以及佛教诞生的过程

古人云,圣人皆无父,感天而应。

相传吴氏梦“日月入怀”后生孙策、孙权,陈氏梦“神人授药”后生明太祖朱元璋,而宋太祖赵匡胤出生时“红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唐太宗李世民出生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

圣人出世,天生异象,这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感应”思想的体现,不想在印度佛教中很早就有此类传说。

根据佛教经典记载,佛陀的母亲摩诃摩耶夫人怀孕前曾梦见一头六牙白象驮着一位男子从天而降,扑入她的怀中。佛陀出生时更是天地震动,光明普照,上有天龙八部云集,下有各路天神朝拜,种种祥瑞相继涌现。佛陀出生后不扶而行,开口即言。他向东西南北各行七步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朗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为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

可见,古印度人“神化”伟人的能力并不比国人差。

古印度并非现在印度,而是整个印度次大陆,包括现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佛陀诞生的迦毗罗卫国,正位于尼泊尔境内。

佛陀本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姓乔达摩,名叫悉达多,属于释迦族,据《佛本行集经》所述,释迦族是雅利安人的刹帝利阶级,属于甘蔗王的后裔。

雅利安人并非印度当地的原始居民,他们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进入印度北部,因为勇敢善战,其势力范围迅速扩大,直至整个古印度。

在雅利安人扩张的过程中,他们的“吠陀教”与当地的土著文化互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宗教——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之上,它们认为“梵”或宇宙灵魂是唯一的真实,自我和个人来自梵,整个客观物质世界都不过是一种幻觉。人生在世如若造“孽”,死后则要转世为较低的“瓦尔那”,甚至是牲畜。只有遵循“达摩”的思想,才能转世为较高的“瓦尔那”,以至于最后归于“梵”。

“瓦尔那”的原意是指“颜色”或者“阶层”,后来特指“种姓”。婆罗门教确立的“瓦尔那”制度正是影响印度长达数千年的 “种姓”制度。

在“种姓”制度中,婆罗门和刹帝利是祭司和贵族,共享着“管辖一切生物”的权利,而吠舍和首陀罗是农牧人和奴仆,世代身受剥削与压迫。

出身刹帝利阶层的佛陀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因为聪明好学,智慧超人,他很早就精通了文学和数学,且擅长军事和谋略。

有几次出城游玩,他分别遇到了老人、病人和死人,归来后感到无比困惑。人生为什么如此痛苦?如何才能摆脱这些人生之苦呢?

这些困惑折不断磨着他,直到遇见了一位出家修行的沙门。沙门是对非婆罗门教的宗教教派和思想流派的总称,意为“勤息、息心、净志”。

那位沙门对他说:“自从你见到人间的苦难以来,在你的心中就有了答案。只要你仍旧沉溺在声色犬马之中,就永远找不到答案!”

细想这句话,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不正是当代佛教所提倡的“佛在心中,莫向外求”理念的起源吗?

正是在这句话的启示下,佛陀决定出家修行。他先是拜宗教大师阿罗逻迦兰和郁陀罗摩子为师,后来又去尼连禅河畔苦修六年,最后在伽耶村的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后终得开悟,成就了正上正觉的智慧,被世人尊称为“释迦牟尼”。

“释迦”是佛陀的种族名,“牟尼”义译为寂默,是称赞之号。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释迦族之圣者”的意思。

佛陀释迦牟尼在得道后即刻找来了自己的五个侍者,向他们宣讲了“四圣谛”、“八正道”等佛教教义。五位侍者听后皈依佛教,成为最早的比丘,并与佛陀一起修行,开始了僧伽的生活。

至此,“佛、法、僧”都已齐具,佛教宣告正式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