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传统 > 正文

民俗中有“正月剃头死舅舅”一说,古代传出这句话的由来是什么?

文 | 读书君

在我国大部分地方,都有“正月不剃头”的正月(新春)习俗。

每到过新年之前,人们除了买新衣,往往也都会理发,即便排长队也要在过年之前解决了。这里除了是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更是因为民间存在的禁忌讲究,即“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

正月忌讳理发有什么讲究_正月不宜理发_正月理发有什么忌讳

这句话听起来挺荒诞的,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封建迷信,但是此话背后其实是有真实的历史故事的,甚至说比较血腥。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01 为什么“正月不能剃头”?

关于“正月不剃头”,在民间有很多的传说版本。这里说说其中一个流行比较广的说法。

相传古代有个剃头匠,和舅舅的感情非常好,可是剃头匠的日子过得十分贫穷。到了正月了,剃头匠正为着没钱给舅舅买礼物而头疼着。思来想去,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挑着剃头担子到舅舅家,给舅舅刮脸剃头,让舅舅能够以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舅舅听了很高兴,心想着这不就是外甥给自己送的最好的新年礼物吗?

正月忌讳理发有什么讲究_正月不宜理发_正月理发有什么忌讳

果然,剃头匠给舅舅剃头之后,显得精神、年轻多了,亲戚朋友邻居看了都纷纷称赞剃头匠的手艺。这也让舅舅倍感开心有面子。从此以后,舅舅约定,每年正月都让外甥给他剃头。剃头匠与舅舅真挚的感情故事,一度流为佳话。

后来,舅舅过世了,剃头匠每到正月看着自己的剃头担子,伤心不已,自此有了“正月剃头思舅舅”的说法。只是,后来民间传来传去,变成了“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从此就有了正月不剃头的习俗禁忌。

02 真实的历史渊源

清朝剃发令“思旧”说。清军在入关中原之时,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满族的习俗和制度,为了移风易俗,颁发了“剃发令”,要求汉人剃发留辫,打出了“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口号。

正月忌讳理发有什么讲究_正月不宜理发_正月理发有什么忌讳

所谓的“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剃发令,指的就是一种独特的发型,也就是将头的四周的头发剃掉,只留头顶上集中的一小块头发,以及将剩余的头发编成一条长长的辫子。

这种奇特的发型,就是大家在古装电视剧中,常看到的中国古代男子发型的样子。当然,值得一提的是,真实的发型模样,其实和电视剧里的有些出入。

正月不宜理发_正月理发有什么忌讳_正月忌讳理发有什么讲究

对清政府来说,满族的“剃发”已经不止代表的是满族民族人的习俗与文化,它更象征着满族的权力和威严。攻占了一个地方之后,推行自己的宗法和习俗,老百姓服从与否,已经成为了衡量“顺民”和“逆民”的标准。

正月理发有什么忌讳_正月不宜理发_正月忌讳理发有什么讲究

然而,一项新政策的执行又此非易事,更何况是对头发珍视如命,一向有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理念的汉人而言。

几千年来,汉人一直恪守着束发戴冠的传统,长大成年之后,不再剃发,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会将头发盘起来,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蓄发对他们来说,不仅是生活习俗,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信仰,剃发不仅代表不孝,更是精神信仰的崩塌。

很快,剃发令遭到了汉人的反抗,一些热血青年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对汉人来说,清王朝推行的剃发令无疑是一种人格侮辱。老百姓认定,蓄发是汉族的标识,剃发是奴隶的记号。

正月忌讳理发有什么讲究_正月不宜理发_正月理发有什么忌讳

顺治二年(1645)六月,清政府在全国内发布了“剃发令”,命令中规定:

所有自强推“剃发令”人都必须像满人一样剃去前额的头发,蓄辩子。京城内外限在10日内剃发,迟疑发布告示:“凡投诚官更军民皆剃发,者或逆命者,都将治以重罪,任何巧舌争衣冠悉遵本朝制度。”

为了保证剃发政策的顺利推行,满清政府采取了残暴高压的方式来镇压推行。各地的官府派士兵监督剃头匠挑担巡行街市,见到蓄发者,立即要求其剃头梳辫,稍有反抗不从命,当场杀害,甚至即斩头悬担头示众。

正月理发有什么忌讳_正月忌讳理发有什么讲究_正月不宜理发

一边是政府的强制要求,一边是老百姓的不满抵触和反抗,矛盾与冲突之下,必然有流血和死亡事件。剃发令公布之后,不少地区爆发了集体甚至是全城的反抗斗争,尤其是江南地区的百姓。所谓的“江阴十日”、“嘉定三屠”等便是由此而引发的著名的流血屠戮的历史事件。

江阴为江南常州府管辖下的之县,在明清动荡之际,士绅商议着决定降清,清朝知县解印去职。对于老百姓来说,其实谁坐龙椅都无所谓,千百年来都不过如此,只要日子过得去,反正怎么都是要交皇粮国税的。

正月忌讳理发有什么讲究_正月不宜理发_正月理发有什么忌讳

顺治二年(1645)的夏天,清朝的知县方亨上任之后,按照上级指示下发剃发令。江阴的老百姓得知了消息之后,纷纷向知县方亨请愿,表达留发的诉求:

衣冠源于先祖,岂能轻易更改?仅仅是亡国也就罢了,还要改发式改衣冠,这可是变种啊!

虽然官比民大,但是在强令政策面前,知县选择明哲保身。很快,知县方亨和“闹事者”大骂起来。

几日过后,全城的老百姓都罢了市,附近的乡下农民也闻讯赶着进城,很快,城里便聚集了十几万人。不少人来到了文庙集会,将明太祖朱元璋的画像挂了起来,让大伙一起参拜。众人情绪高涨大呼“束发是祖先留下的传统,岂能剃发?头可断,发不可剃!”只见人群涌动,人人愤慨,打算和清军拼一个鱼死网破。

正月忌讳理发有什么讲究_正月理发有什么忌讳_正月不宜理发

闰六月初二,江阴义民擒住方亨,斩杀清差,正式反清。清政府为了攻下这座城,先后调了二十四万兵,围攻了八十一天。最后,城里弹尽粮绝,清军最终攻下了江阴城,十几万的江阴义民被杀。

当然,不仅是江阴,江南的不少城市,比如绍兴、无锡、常州等地的老百姓,也先后进行了起义,反抗剃发令。最后,这些斗争都遭到了清军的血腥镇压,流血事件不断。

正月理发有什么忌讳_正月不宜理发_正月忌讳理发有什么讲究

一些无力抗争的人,举家逃到了深山老林去居住,有的人更是选择悬梁自尽。

当年,在满清的统治下的老百姓,没有辫子是很难做人的,鲁迅留洋回国,也曾在上海买过假辫子来戴。可见,这项政策对当时人们的影响之大,即便是像鲁迅这样的“民主与思想”的先锋,这样的“激进者”,在政策面前,也只能“低头三分”。

之后,人们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前朝、对过往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直到如今,很多地方还流传着“正月不剃头”的习俗。

03 读书君说

综上可见,“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这句话并非是一句取乐的民间俗语,这个春节禁忌习俗,实际是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渊源的,是一段血腥的历史。

参考资料:龚书铎,刘德麟主编.图说中国史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嬗变中的东方帝国清[M].

张艳玲编.经典国学系列丛书蒙学经典必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第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