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传统 > 正文

郑板桥·竹子

竹子品种很多,有的低矮如草,有的高大如树,生长迅速,分布在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竹子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国人喜爱。

潍坊人是很爱竹子的,和竹子有很深的渊源。郑板桥在潍县当了七年县令,作了很多竹画竹诗。他在《题巨幅竹图》中画的竹子,竹杆疏而不简,竹叶密而不繁,清雅脱俗,风骨不凡。其题跋也证明了郑板桥来潍县之前,潍县就有栽培竹子的历史:

七载春风在潍县,

爱看修竹郭家园;

今日写来还赠郭,

令人长忆旧华轩。

当时的郭家园就生长着竹子,郑板桥经常去观赏,与主人喝茶饮酒,赏竹作画赋诗,不亦乐乎。

郑板桥画竹子,咏竹子,与竹子为伴,与竹子同卧,他在《潍县署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的诗中写道: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该诗渗透着勤政爱民的情感。

当时的郑板桥能这样借竹子抒发自己对老百姓的牵挂,已经很不容易了。

还有一篇短文也题名《竹石》:“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杆,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弗也无多。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在这里,郑板桥和竹石已融为一体,把爱竹的情怀以及和竹石相知相伴的美好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竹子是一种净化心灵的植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竹子的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青春永驻;竹子的空心代表虚怀若谷的品格;其枝弯而不折,是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生而有节,竹节必露则是高风亮节的象征。竹子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郑板桥勤政为民,放粮赈济,力拒贪腐,两袖清风,不惧谗言诬陷,不事阿谀逢迎,有理有节,正直清高,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颇有政绩,与他爱竹子、画竹子、咏竹子有联系,他的人格品质受到影响,受到净化。

古往今来,爱竹子、咏竹子、画竹子的文人雅士以竹子自喻,以竹子为伴,以竹笋为食,大学士苏东坡更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集坚贞、刚毅、挺拔、清幽于一体;寓吉祥、富贵、平安、永恒;涵谦虚、廉洁、坚韧、高雅。我国的竹子文化熏陶和影响了历代文人和清官。

近年来,我市力推植树造林,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并移植栽种竹子。公路旁边及绿化带,茂林修竹葱郁葳蕤,公园及风景区的竹子更是婀娜多姿,潇洒俊逸,青翠欲滴。有个叫“竹山”的地方,以前没有竹子,现在也种了竹子,供游人观赏。潍坊十笏园文化街区的郑板桥纪念馆内种了不少竹子,展厅内郑板桥的竹画竹诗与展厅外种植的竹子交相辉映,加浓了竹子文化的氛围,把竹子文化推向一个新水平。笔者现赋七言《咏潍坊竹子》一首,以赞竹子品格精神:

板桥爱竹亦爱民,

高风亮节画中魂;

潍州锦绣繁华地,

新篁拙壮深扎根。

王旬于撰稿

郑板桥一生艺术成就极高,他的诗多关心民间疾苦。他的绘画,常以兰竹石松菊梅为题材,他擅写竹,更将款题于竹石间,以竹之“介于否,坚多节”来表达自我孤高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