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资料 > 正文

“方岩签诗”灵验之谜

胡公殿前的左侧有一块小小功德碑,是广慈寺特为慷慨捐资的旅日华侨潘岩法而立的。潘先生原籍温州,少时家贫,度日维艰。去方岩进香时求得一签,诗云:“何愁非意欲相干,须向春风为转颜。自在中秋天上月,只宜山上更加山。”和尚告诉他,“山上加山”是“出”,要想摆脱目前困境只有远走高飞——向着春风吹来的东方。潘岩法按照签诗的指点,在该年中秋东渡日本“造人之门,求人之利”,果然发财致富,成为知名的实业家,并被选为日本东京华侨总会常务理事、浙江同乡会会长。

类似的事例还很多很多。方岩签诗的灵验有口皆碑,个个称奇。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从本质上看,方岩签诗同其他寺庙的签诗一样,都不反映天意,跟一个人的穷达祸福无关。但“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方岩签诗所以显得特别灵验,信奉者遍及社会各个阶层,不可能没有一点缘由。个中奥秘,恐怕首先得从胡公大帝身上寻找。

胡公大帝,姓胡,名则,字子正,北宋初期永康人。二十七岁登进士,在长达四十五年的宦海生涯中坚持宽刑薄赋,兴革便民,所到之处政绩斐然。尤其是晚年为民请命奏免衢婺两州身丁钱的壮举,更为他的清官形象添上了光辉一笔。既然胡公“其生也利有以惠之”,在笃信灵魂不灭的群众心目中,必然是“其殁也功有以庇之”。他们对胡公和胡公大帝的崇信已臻极至。这种具有相当普遍性的心理经过长期历史的积淀,几乎成了一种感染力很强的集体无意识。凡是上方岩求签诗的人,无不受到这种狂热的信仰氛围的感染并在灵魂深处产生共鸣。有道是“诚则灵”,在这种内外交融的独特氛围中,从胡公那里求得的签诗,当然字字珠玑,句句玉律,是不容置疑的神圣判词了。那些应验的固不待说,便是那些没有应验的,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也会挖空心思找出种种理由为其“辩解”,得出结论仍然是“赫灵”!(“赫”系永康方言,“很”的意思)。

造成方岩签诗特别灵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方岩有一批职业解签人。他们大多是胡公的子民,地方上的长者。他们虽系农民出身,但差不多都有一段走南闯北的经历。丰富的阅历,较高的文化素养,尤其是烂熟于心的有关方岩的各种传闻、掌故,使他们成为十分称职又十分尽职的胡公大帝的布道者、方岩签诗的讲解员。他们身前摆张方桌,整天坐在求签者必经之路的两侧,仔细观察进进出出的每一个人。因此只要持签者在他们桌旁停下,不用开口,就能对求解者的出身、职业、处境作出八九不离十的判断。签是死的,人是活的;诗句虽无法改变,口舌却没有骨头。他们的本事不在于能信手写出每张签诗的典故和“上上”“下下”之类的兆应,而是表现在察言观色,因人施解。他们的寒暄不只是为了招徕顾客,更是要借以验证直觉的判断。解签前的拉家常是他们全面了解顾客的重要方式。他们旁敲侧击,诱套哄逼,把对方的五脏六腑摸得一清二楚。这样再去解签,凭着他们那张说不烂的铁嘴和如簧的巧舌,当然是一解一个准,句句落心肚了。即使求到下下签,他们也能解得你如沐春风,心花怒放。经过职业解签人这么一番有的放矢的再创造,方岩签诗能不特别灵吗?

古渡吟风

■朱青恒平步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