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人生 > 正文

公民姓名可以仅一个字吗?

《民法典》(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千零一十五条  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

(一)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

(二)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

(三)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

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江字姓_姓江字辈_姓江字的网名非常可爱

民法典规定,除特殊情况,不管跟谁姓,必须要有一个姓。

那么能不能只有一个姓?比如就叫王,张,江,姚?

姓江字辈_江字姓_姓江字的网名非常可爱

一般二字以上六字以下

“我的姓名能不能就叫王呢?”这是一个小孩的疑问。这次广泛征求意见的《姓名登记条例(初稿)》规定,中国户籍人口的姓名一般为2字以上,6字以下。当然,使用民族文字或者书写、译写汉字的,遵照传统习惯。

《姓名登记条例(初稿)》同时规定,公民有正当理由,可以变更自己的姓氏:因血缘关系成立,变更为父姓或者母姓或者父母双方姓氏的;因收养关系成立,变更为养父姓氏或者养母姓氏的;因收养关系终止,恢复收养前姓氏的;因婚姻关系成立,变更为冠以夫姓或者妻姓的;因婚姻关系终止,恢复婚前姓氏的;因夫妻一方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生存配偶恢复婚前姓氏的;因父母再婚,未成年子女变更为继父姓氏或者继母姓氏或者再婚父母双方姓氏的;因入赘关系成立,男方变更为女方姓氏的;因入赘关系终止,男方恢复原姓氏的;公民出家或者出家人还俗,变更为法名或者原姓名的;因其他特殊原因的。

泰国人的姓名排列顺序有哪些?拔达蓬的作用

泰国人(这里指构成泰国人民的主体民族泰族人)的子女出生后,父母往往就给他起一个乳名。乳名一般是以某一个泰文字母拼成的单音节词,这样的名叫起来既简单上口,又亲切可爱。例如以「多」的字母拼音,就叫「堆」、「雕」,以「作」的字母拼音,就叫「纠」、「皎」等等。以后婴儿渐渐长大,才起一个正式的名。一是按照生日所属的字母起名;二是父母按照自己的爱好给儿女起名;三是请德高望重的僧侣起名。但在农村,人们常常以乳名为正式名,而不再另起他名。

泰国人的姓名也同中国人一样,分为姓和名两部份,不过在习惯上和中国人的姓名排列顺序不同,是名在前,姓在后。例如乍仑·拔达蓬,乍仑是名,拔达蓬是姓,而且通常在名字之前还要加上一个冠称。如果不弄清楚名字前面的冠称和它的意义,往往就会把冠称误认为是姓,因此,这里先介绍一下通常见到的几种冠称:

对成年男子(不论婚否)的冠称为「乃」,即先生的意思。例如乃乍仑·拔达蓬,就是乍仑·拔达蓬先生。对已婚女子的冠称为「娘」,即女士的意思。例如玛妮·探玛西,加上冠称就是娘玛妮·探玛西,意即玛妮·探玛西女士。对未婚女子的冠称是,「娘少」,即小姐的意思。例如叻达娜·沙瓦里拉,加上冠称就是娘少叻达娜·沙瓦里拉,意即叻达娜·沙瓦里拉小姐。但上面这些冠称和姓名的全称是指用于书面语言中的第三人称的,不能用来直接称呼对方。如果用于一般口语中的第二、第三人称时,则不论成年男女,也不论已婚与否,一律用冠称「坤」,即先生或女士的意思,以示尊敬,同时只简称名而不叫姓。例如:称呼乍仑·拔达蓬为坤乍仑,即乍仑先生,称呼玛妮·探玛西为坤玛妮,即玛妮女士。

同世界上其他许多民族一样,泰国人的姓名是由古至今演变而来的。在古代,泰国人有名而无姓。到了曼谷王朝拉玛六世王瓦栖拉兀在位时,「王欲用姓,曾用大量时间研究给大臣、官吏、侍从以至普通百姓赐姓,后因用姓恰当,使受姓者甚为满意,于是国王便于1912年3月22日颁布《用姓条例》。该条例于次年7考1日起正式生效,从此泰国人才开始用姓。因此秦国人普遍、正式用姓的历史,到现在才不过七十余年的时间。在《用姓条例》颁布之后,由国王赐予姓,彼认为是一种很大的荣誉。例如1913年,拉玛六世王踢给当时一位有名的将领昭披耶·波琳塔拉德差姓信社尼。据说国王设立用姓制度是为了培养人民热爱自己的血缘家族,使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细胞组织——家庭得以更好地巩固和延续下去。

泰国在公元1932年以前是一个封建君主制的国家,有一套严密的封建组织和等级制度。王室和贵族是国家的统治阶级,他们都被授予一定的爵衔。从1932年以后到现在,也仍然是一个君主立宪的王国,国王是国家的元首,并且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封建制度的残余。同时因为王室和贵族的爵衔一般都是冠于姓名的前面,如果对这些爵衔弄不明白,也容易与姓名相混淆,所以这里对泰国的王室和贵族的爵衔,作一简要的介绍。

(1)对国王和王后的尊称:

对国王的尊称是帕拔颂德(陛下)、帕昭育华(皇上)。前者一般冠于国王名字之前;后者有时冠于国王名字之前,有时加在名字之后,但每位国王都有固定的称呼,例如对目前曼谷王朝拉玛九世王普密递·阿杜雅德陛下的全称是帕拔颂德·帕昭育华·普密莲·阿杜雅德钾。对王后的尊称是颂德帕波隆拉栖尼(王后陛下),对现在拉玛九世王诗丽吉王后的全称是颂德帕娘昭·诗丽吉·帕波隆拉栖尼娜。颂德,意为尊者,对王族长官、王族长辈或僧侣尊长的尊称,帕娘昭系对国王正式配偶的尊称,娜,意为依赖者,指曾经替国王管理过国家的王后。

(2)王族的爵位:

王族的爵位分为两种,一种是王族成员一出生即具有的爵位,一种是国王封赐的爵位。这里只介绍前一种爵位。

王族出生后的爵位是根据本人同国王血统关系的亲疏而定。凡出生于王室者,不论是王子、王女或王孙,均称为昭(亲王)。昭又依次分为昭法、帕翁昭、蒙昭。三者又依次分为数等,简介如下:

1.昭法是高等的王室成员出生后的爵位,分为两等:

第一等是王后或者东宫娘娘所生的子女。例如拉玛五世王朱拉隆功的王后所生的王子瓦伦那希,他出生后的爵位就是昭法,全称即为昭法·瓦伦那希;

第二等是西宫娘娘所生的子女。

2.帕翁昭是次于昭法的王室出生后的爵位,分为三等:

第一等,王妃所生的子女,

第二等,父亲是昭法,母亲是昭的王孙,

第三等,父亲是第一等的昭法,母亲不是昭的王孙。

3.蒙昭是次于帕翁昭的王室爵位。帕翁昭的子女称蒙昭。

以上三种爵位是用来称呼国王第一、二、三代的后裔的,他们都是昭,即亲王,别人同他们谈话时要用王族语言。

到了曼谷王朝拉玛四世王时,称蒙昭的后裔为蒙叻差旺,例如泰国前总理克立·巴莫就是蒙昭的后裔,所以全称应为:蒙叻差旺·克立·巴莫,即克立·巴莫亲王,蒙叻差旺的后裔为蒙銮。这两种爵位是给予国王第四、五代后裔的,他们虽然是亲王,但已经不具备「亲王」的充分资格,所以,别人同他们谈话时,可以不用王族语言而用世俗语言。第五代以后的后裔,便不再享有王族的爵位了。

(3)贵族的爵衔:

泰国的封建贵族都被授予一定的爵衔,贵族的爵衔按其级别高低分为五等,即:昭披耶、披耶、帕、銮、昆。这些爵衔相当于中国封建王朝的公、侯、伯、子、男。贵族的爵衔由国王赐予。除封赐爵衔外,国王还同时踢予爵名。例如泰国一位前总理比里·帕依荣,国王赐他为「銮」的爵衔时,同时赐他以爵名「巴立玛努探」,于是,他的全称就是銮巴立玛努探。

在拉玛八世王(1935一1946)时期,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的爵衔,但可用爵名作为姓;后来又宣布凡已有爵街的人,仍可袭用过去的爵衔。因此便出现这三种情况:一种是不再用过去的爵衔和爵名而用自己原来的姓名,例如前面已经提到的泰国前总理乃比里,他就不用过去的爵衔和爵名「銮巴立玛努探」,而用原来的姓名比里·帕侬荣,一种是把过去的爵名用来作为自己的姓,例如泰国另一位前总理,爵衔和爵名是「銮披汶颂堪」,原名贝·肯达汕克,把爵名作为姓之后,他的姓名便成为贝·披汶颂堪;第三种是仍旧袭用过去的爵街和爵名,例如泰国前议长集·那颂卡,过去的爵衔和爵名是「昭披耶·西探玛蒂贝」,后来仍一直袭用这个爵衔和爵名。

泰国人的习惯是子继父姓,妻从夫姓(男方到女方入赘,也是妻从夫姓)。例如:女子翩·奇里嫁给沙惕·沃腊纳为妻,她的姓就改为翩·沃腊纳。

泰国人姓的形成,除了由国王赐予之外,大体上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1)表明血缘关系的:例如一个男子的姓名叫巴色·汕攀,巴色是名,汕攀是姓。「攀」是血统的意思,「汕攀」就表明他是「汕」的后裔。又如一个女子叫玛纳·德,「德」是潮州话「郑」的音译,此姓表明这个名叫玛纳的女子是姓郑的华侨后裔。

(2)起源于出身或居住地:例如盖·曼谷,曼谷是泰国的首都,这个姓就表明「盖」这个人的父亲原居住首都曼谷。又如汪拉耶·纳阿瑜陀耶,则表明汪拉耶出身于大城府(即:阿瑜陀耶)的王族,因为只有大城府王族出身的人才能用大城府这个名称作姓。

(3)表明职业的特征:例如仓威·嘎色西里,「嘎色」是农业的意思,「西里」意为吉祥。所以,说明仓威·嘎色西里的祖先是从事农业的。

(4)其它:主要是用来表示思想意识的,例如:颂汶他纳(富裕),功偏(坚毅),乍仑旺(昌盛),瓦拉里洛(超群)等等,这些词在泰国人的姓中是用得最多的。

泰国男名多选择英武、高贵、美好的词,而女名则以秀丽文雅、、柔和动听为其特点。概括起来,体上可以分为下列几类:

(1)表明外貌、性格、品质的名,例如:素攀是金黄色的意思,干哈是黑的意思,侬兰是美人的意思,班钟是情细的意思,伦威是博学的意思,扑乍那是善于辞令的意思等。

(2)表示英武、高贵的名,例如:塞是权威的意思,巴裕是战斗的意思,巴色是卓越的意思,素察是出身望族的意思等。

(3)与动植物、矿物有关的名,例如:信是狮子的意思,兰栽是桂园的意思,派吞是猫眼石的意思,庵攀是琥珀的意思等。

(4)表示冀求美好的名字,例如:占叻是光明的意思,汶仁是永远幸福的意思,帕

塔是昌盛的意思等。

(5)和宗教有关的名字,例如:挺是神坛的意思,汕是法螺的意思等等。

一般说来,泰国人的名,在古代差不多都用纯泰文。纯泰文的特点是属于单音节词,即每个音节一般都具有独立的词汇意义,例如叫「茵」、「通」等。后来才逐渐用巴利文和梵文来命名,以表示高雅,如叫玛努、嘎盛戍等。巴利文和梵文的特点是属于多音节词,而且意义比较深奥难懂。至于姓,则差不多都是用的巴利文和梵文。只有农村的人,仍多保持用纯泰文命名的传统和习惯。

上文完全来自《

外国人的姓名

》。因为完全不懂泰语,所以注音符号没有抄录。再次强烈推荐这本书。这是继荷兰姓名、英语姓名后,我第三次在知乎上抄这书的内容了。以后就不再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