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传统 > 正文

中国玉玺文化的由来

     玉玺——威信与至高权力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不同的玉玺代表不同的皇帝,也只能有皇帝才能拥有它,因此,是一个罕见的东西。

“宝玺者何?天子所佩曰玺,臣下所佩曰印。无玺书则王言无以达四海,无印章则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于所属,此秦汉以来之事也。”

皇帝宝玺由秦朝始

     玺印按照功能划分的话,一般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征信作用的宝玺,包括帝后的宝玺,文武百官的官印,政府和各地方衙门的印章以及私人姓名字号、斋馆实名印章等等。另一类是不具有征信作用的玺印,其内容比较广泛,形式多样,包括秦汉之前就存在的图形印、春秋战国的格言印等。在具有征信作用的玺印中,最尊贵的无疑是帝后宝玺,它是皇帝行使国家权力的凭证。

     皇帝宝玺最早是由秦始皇初创。秦以前,不论何种印章都可以称之为“玺”,始皇建立大秦帝国之后,采取一系列强化中央政权的政治措施,其中就包括对玺印制度的改善和确立。秦朝只有皇帝的印章可以称为“玺”,可用玉,官员的印章只能称“印”,不能用玉。而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凭证,后来历朝历代的皇帝宝玺制度都始于秦始皇的“乘舆六玺”。

皇帝奉天之宝(碧玉质)

面14cm见方,通高15.2cm,纽高11.5cm

唐代8玺,宋辽14玺,为何到清朝变成25玺?

     秦始皇所制的“乘舆六玺”,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其制皆在方寸之间,又称螭虎钮。另外还有用蓝田玉制作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玺,秦之后代代相传,称之为“传国玺”。汉承秦制,在皇帝宝玺上的制度上汉朝与秦朝相同,都是六玺。唐代为八玺,到宋辽发展为十四玺,明代二十四玺。

清代宝玺的初始阶段

     清承明制,在清顺治皇帝入主中原、定鼎燕京的早期,其基本继承了明制,并且在明代制度上有所发展。

     一般认为,从入关前的努尔哈赤、皇太极时代,到统一中国后的顺、康、雍时代是清朝皇帝宝玺制度的初创阶段。由于清朝使用的是满文,所以最早的努尔哈赤时期的宝玺“天命金国汗之宝”和“后金国天命皇帝”都只用了当时的老满文,而没有汉文。

     随着后金成为大清国,其统治范围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大清政权内部的汉族成份也日益增多,并且汉族官员逐渐起到重要作用。这一点也体现在了宝玺上。其时宝玺名称依照明制:玺文除了青玉“皇帝之宝”为满文外,其他宝玺开始满汉文并用,数量也有所增加。

皇帝之宝(青玉质)

面12.5cm见方,通高9.5cm,纽高6.3cm

     后来的顺治、康熙、雍正等清初皇帝为了巩固自己在汉地的统治地位,不仅大量学习民族文化和礼仪制度,并大量使用汉族参与政权,在宝玺上也基本延续了满汉文并用。

     清代初期宝玺制度的不完善和其时期各种典章制度的不完善有很大关系。而当历史走入所谓“康乾盛世”,为了适应统治需要,各类典章制度必然要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所以,乾隆完善宝玺制度等于是在进一步修正清代典章制度。这是清代二十五宝玺最突出的意义。

皇帝之宝(栴檀香木质)

面15.5cm见方,通高16.6cm,纽高11cm

乾隆:想让大清传二十五代

     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对当时所有的皇帝宝玺加以整理。他首先考定了宝玺的数量,除却记载失真和重复的宝玺,剩下的加以排次,定为二十五。乾隆皇帝之所以将宝玺核定为二十五,是取意于《周易》大衍天数之义。

     他曾回答说:“有说。盖天子所重以治宇宙,申经纶,莫重于国宝,而涉笔记事之玺,即其次也。我国家礼服,饰以朝珠,祖宗所御,典礼攸存。定宝数之时,密用周姬故事,默祈上苍,祈我国家若得仰蒙慈佑,历二十五代以长,斯定韪矣,此亦侈望。然郏鄏定鼎,卜世卜年,已著其例。敬思自古以来,未有一家恒享昊命而不变者,此意恒存于心而不敢言。兹于以难期八十有六岁之侈望,而得符望传位授权,实赖鸿眷,或者侈望我大清得享号二十有五之数,亦可俯赐符愿乎。夫卜世卜年固在人,而赐世赐年则在天,叨天之佑,非敬天爱民别无道。”

天子之宝(白玉质)

面7.8cm见方,通高6.4cm,纽高4.2cm

     从这段话里,我们感受到了乾隆皇帝用近乎唯物史观,去看待历史实际发展状况的思想。政权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万事万物也并非一成不变。若是大清能传二十五代就已经是侈望。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有将国家的长治久安放在第一位,以百姓安居乐业为自身己任,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使二十五宝玺发挥其真正的统治作用。从这一点来说,二十五宝玺承载了乾隆皇帝对大清王朝后代帝王的期望。

皇帝尊亲之宝(白玉质)

面6.8cm见方,通高6.1cm,纽高4.3cm

皇帝亲亲之宝(白玉质)

面7.2cm见方,通高7.7cm,纽高4.2cm

     除了确定宝玺数量,乾隆皇帝还确定了宝玺的名称、尺寸和用途。其质有玉,有金,有栴檀木。玉的品种有白,有青,有碧。钮有交龙,盘龙,蹲龙等。二十五宝玺分别用于政治、法律、军事、文教、宗室、外交等等,充分体现了国家大事集于皇帝一身的作用。乾隆皇帝还统一了宝玺篆刻。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命内务府造办处工匠改宝文,满汉统用篆体,左边为清篆,右边为汉篆。

大清受命之宝(白玉质)

面14cm见方,通高12cm,纽高8.2cm

皇帝行宝(碧玉质)

面15.6cm见方,通高13cm,纽高7cm

     最后,固定了二十五宝玺的收藏地点。清代初期的宝玺大部分都收藏在交泰殿,到乾隆十一年前已经全部收贮于交泰殿,但是在制度上却没有明文规定。到乾隆十一年考定二十宝玺后,才“详定位置,为文记之”,固定收藏于交泰殿。剩余的其他宝玺,则贮藏在清帝龙兴之地东北盛京凤凰楼上。

     从此,有清一代的皇帝宝玺制度,自乾隆始,成为定制。

 中国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基础造就了收藏艺术品的极高地位。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各种新思维不断碰撞融合,其作品创意不断的涌现迸发,同时融合了中国传统玉雕文化,铸就了当代玉雕的新高度。如今,当代玉雕作品已发展到历史最高阶段

想第一时间获得收藏资讯

请把鑫盛收藏 设为星标!

咨询电话:400-039-6339

Empire CMS,phom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