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资料 > 正文

千古奇书《周易》是谁写的?为什么与算命扯上关系?读了它会怎样

《九色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出品,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故事改编

提起《周易》或者《易经》,我知道你的第一反应是“算命”。

这样的误解可以理解,当年秦始皇焚书,《周易》也正是因此而逃过一劫。实际上,《周易》是一部以占卜形式出现,奥妙无穷、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

儒家经典中,《周易》始终位列群经之首,道家奉它为“三玄之冠”,现代大学的推荐书目中,《周易》也多数名列第一,清代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称周易“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为何一部书既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又与难登大雅之堂的“算命”相关,那么就让纸鹿带你了解这部《周易》。

首先,《易经》是何人、何时所著?

《汉书·艺文志》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为上古之圣伏羲、中古之圣周文王和近古之圣孔子。历经上古时代、中古时代、近古时代,用时千年。

形象有点原生态,人家是新石器时代的人物呢(距今约300万年-约1万年)

伏羲(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传说中的他教人结网捕鱼、驯养野兽、结绳记事、制定嫁娶制度。爱思考的他仰观斗转星移、俯察大地寒暑,研究飞禽走兽的足印与花纹,再看看自己的身体,创制八种简明又寓意深刻的符号,来表现阴阳之道和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这就是八卦,也由此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

周文王像,位于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羑里城遗址

周文王(公元前1231年—公元前1135年)即姬昌,当时商纣王荒淫无道,而周文王勤于政事、重视生产、礼贤下士,使得”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在位五十年。他的儿子周武王姬昌伐纣成功建立延续八百年的周朝,大家熟悉的姜子牙与哪吒的神话故事就源于此。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写到“西伯拘羑里,演《周易》”,西伯即为周文王,当年文王因触犯纣王,被囚禁于羑里,商纣王甚至将他儿子的肉做成肉丸让他吃。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下,他忍辱负重,将伏羲所画八卦上下相叠为六十四卦,并为每一卦起卦名,做卦辞。建立周朝后,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公辅政,所谓“周公吐脯,天下归心”,他为周朝呕心沥血、亲贤下士,成为后世为政者的最高典范。同时,周公倾注心血为他父亲的《周易》做爻辞(后文将讲到),正式编成《周易》之书,周公被分封的鲁国也在多年后孕育了孔子。

大家都认识吧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年轻时也不重视《周易》,但五十岁开始学易,韦编三绝。在当时,《周易》同样被认为是占筮之书。他的学生子贡问“夫子亦信其筮乎?“,孔子答“我观其德义耳。”孔子承前启后,以人文思想解读周易,并撰写了多篇解读文章,后被称为《易传》,《传》是儒家解读《经》的称呼,《周易》与《易传》合称为《易经》。

当然,关于作者、关于成书年代,历代学者提出多番考证,以上为学界传统观点,我的建议是在入门阶段不必深究,待学成之时再做探讨。

领导人的题词,我真没骗你们啊

那么,书名《周易》为何义?

历史上有多种解读,先说“周”字,一说“周”为“周普”“普遍”,代表《周易》悉全广备、无所不包;其二则以“周”为周代,远古夏商周三代,夏有《归藏易 》、商有《连山易 》(皆已失传 ),起名《周易 》是为了与前代区分。

再说“易”字,一说“易”是古代占筮之书的代名词;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 》中说“易,蜥易、蜒蜓、守宫也”,认为“易”是蜥蜴的象形字,蜥蜴(变色龙)能随环境变化身体颜色,故以此代表变化之意;另外还有认为“易”是日月两个字叠加组成,象征阴阳;汉代《周易乾凿度》认为“易”具备“简易”、“变易”、“不变”三层含义。综合各家,纸鹿认为“周”为朝代,易为“占筮之书的代名词”更贴合本义。

甘肃天水卦台山,相传伏羲就在此处画八卦

《周易》为何与算命联系在一起?

上古时代,人们每逢大事,必先占卜。殷商时期盛行龟卜,也就是用火烤乌龟腹甲,根据裂痕判断吉凶。而到了周代主要应用占筮,用一种特殊的蓍草,计算变化的数目得出卦象,根据卦象判断吉凶。远古时期,这些占筮之人便是当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学士,在长久的实践积累过后,一部分得到多次证实、比较“灵验”的卦象便被记录下来以供查询,《周易》中的部分内容很可能就脱胎于这些卜辞。

后来文王演易,将周易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孔子以儒家德义思想重新发现并作《易传》,成为历代学者探索问题和思考的平台,代代琢磨,终成明珠,可以确定说《周易》产生于卜筮,保留着卜筮的形式,但实质是哲学。

易学经过千年的发展,逐步衍生了占卜(梅花易数、六爻)、 命理(八字、紫微斗数)、风水和相学(面相、测字)等分支,并与中医理论相辅相成 。实际上经文跟五行和天干地支(八字)并无关联,但因为《周易》脱胎于远古的占筮,一部分学者便以此为因阐发“命理”理论,后世的朝代虽然卜筮没有那么强的话语权,但依然在皇家决策系统中居一席之地,这些卜筮手法流传至民间后,便成了一些知识分子的爱好和江湖术士的谋生手段。

虽说《周易》的思想已经深植在每个中华儿女的思维方式中,但百姓日用而不知,反而是这些“算命”技法流传于社会,成为《周易》的“遗产”,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这一传承千年的辉煌成果,这也就是为什么《周易》总是和算命联系在一起 。

位于河南省淮阳县的太昊伏羲氏陵庙,始建于春秋,历经3000年

学了《周易》会如何?

《周易》本身便就此打住,接下来我要谈谈学习《易经》的作用。

《四库全书》曰:“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又曰”《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引用知乎网友子牛的答案:”高处不胜寒,四海无知音,知命戚戚修,刀圭日日饮,终日如常人,大道常在心,问君何所求,一觉梦古今。。其实没有啥区别,正常人一样。就是看得开点,拿的起放得下,不执着,有的利用这些知识入世求功名利禄富贵荣华,有的大隐隐于市默默而修,有的不断寻找可以度化之人,有的穿走四维独自逍遥,有的慈悲为怀住世救人,有的誓愿无边成就果位,有的独居深山坐看风云,有的像我这样偶尔上上知乎,哈哈……“

对我个人而言,最平实的讲,《周易》既是手册又是宝典,它既能在方法论上,直接对我在社会和家庭中的为人处事提供直接的建议,又能在世界观上指引我上下求索、大道无极;《周易》即能帮你安身立命,又能助你乐天知命(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怎么干,拥有使命感,就叫乐天知命),而且学习之后效如桴鼓、立竿见影。

周文王当年被困的羑里城,很多被大众遗忘的历史,老建筑替我们铭记

我为什么想或者说“敢”讲《周易》?

大学时,某个失眠夜后,偶然学“易”,而后手不释卷,曾将图书馆中易学书籍遍尝一番。深叹易道广大,然非显学,纵有前人高论,却束之高阁,百姓日用而不知。工作之后,从事互联网行业,便萌生以互联网之传播特点,写作一新风格《周易》文章;写作之时,又想到中学班主任”能把题给别人讲明白才是真的懂“,于是将文章定性为周易学习作品,并且只讲《周易》原文,不涉《易传》。此后结合多年来所思所想,又精读了差不多一米厚的书籍,以我之浅见,重做结构,尽量降低学易成本,加快学习速率,同时做到生动有趣,逐步发布全部64卦,能引一人入易学大门便是我之贡献。

最后,人生最可怕的不是无知,而是偏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