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传统 > 正文

《易经》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易经》的产生年代,目前说法不一。据学者考证,应该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说是七千年前,而成书的年代则是在商末周初。

关于《易经》的起源,一般认为《易经》起源自河图、洛书。这里关系到一个古老的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人文始祖伏羲因此而画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囚禁在羑里,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即是《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代(即“三古”),由伏羲、周文王、孔子三位圣人完成(即“三圣”)。也有人认为,爻辞是周文王的儿子周公所作,可是三圣之中为什么没有提到周公呢?根据汉儒的解释,这是因为根据古代宗法的观念,父子相从,所以三圣之中就把周公省略了。

历史上的《易经》,据说有三种,即所谓的“三易”:一易是伏羲时代的《连山易》;一易是黄帝时代的《归藏易》;一易是周文王被囚所作的《周易》。

《周礼》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日《连山》,二日《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连山易》是从“艮卦”开始的,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归藏易》是从“坤卦”开始的,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表示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一切以大地为主;《周易》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

《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失传,我们看到的《易经》也只有《周易》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