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易经术数 > 正文

《周易全解》之既济卦(一)

水火既济_周易解卦卦例故事_易经卜卦解卦

既济离下坎上

《序卦传》说:“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序卦传》所讲的这两句话,用以解释小过之后次之以既济是有道理的。《序卦传》在讲下一卦未济时说“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极为精卓,它把《易经》关于六十四卦排列的整体思想深刻地揭示出来了。

依据“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的说法,我们可以看出《易经》作者将既济、未济两卦放在六十四卦之最后,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既济列在六十四卦倒数第二卦,与小过其实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不管六十四卦倒数第三卦是哪一卦,其倒数第二卦是既济,当是肯定无疑的。这是因为《易经》作者对六十四卦的排列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他把六十四卦看作世间万事万物的一个大的发展过程。乾坤两卦是这个过程的开始,中间六十卦是这个过程的展开,既济、未济是这个过程的结束。乾坤两卦居首以及首乾次坤的意义,开始时已经讲过。其余六十卦每两卦可视为一环,环环相扣,构成了事物变化发展的长过程。

既然六十四卦是个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就必然有个结束的时候,所以最后倒数第二卦是既济。既济表示矛盾已经止息,乾坤已经毁灭,事物已经穷尽。然而实际上矛盾不能止息,乾坤不能毁灭,事物不能穷尽。所谓止息、毁灭、穷尽,不过是旧的过程结束,新的过程开始罢了。所以既济之后是未济,就表示矛盾没有止息,乾坤没有毁灭,事物没有穷尽。旧的过程结束,新的过程即将开始。

六十四卦之最终两卦是既济、未济,其意义如同将乾坤两卦置诸六十四卦开头一样深刻,它反映《易经》作者具有清晰的“物不可穷”的辩证观点。关于既济卦名的含义,古人意见有歧异。有人说既济是出险济难的意思,有人说既济说的是天下万事万物已成已济。从字面上看,“既”是已然之辞,“济”字《尔雅》释作渡,合起来是已经渡过。渡过的当然是大江大河,引申开来,当然就是出险济难之意。

从既济的卦体结构看,上体是坎,也极容易使人理解为出险济难,因为凡上体是坎的卦如屯、需、蹇、节等,多言险象。不过既济有所不同,既济的含义应当比出险济难深广得多,抽象得多。《杂卦传》说“既济定也”,用一个定字概括既济之义,从表面上看,似乎不甚贴切,仔细揣摩,是再中肯不过了。

定是什么意思?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一种形态,暂时或者表面上不再变动,这就是定。因为既济定表示事物已经达到穷尽的地步,所以《序卦传》于未济卦说“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物不可穷,正说明既济所处的地位从表面上看是穷,而实际上并没有穷。在六十四卦中泰、否、咸、恒、损、益、既济、未济等八卦六爻皆有应。

在这八卦中既济与未济又比较特殊。即既济六爻都当位,阴爻都居阴位,阳爻都居阳位;未济六爻都不当位,阴爻都居阳位,阳爻都居阴位。六爻皆有应皆当位,表明矛盾全解决了事物已发展到了穷尽的时候,没有什么可发展的了,一切都已经定了。这不正是既济卦在六十四卦中所表现出的本质特点吗!

水火既济_周易解卦卦例故事_易经卜卦解卦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小字当是衍文。六十四卦中无“亨小”之义。如旅小亨,巽小亨,确实是小亨,而既济则是亨之大者,不应言“小亨”。孔子《彖传》言“既济享,小者亨也”,意谓既济不只大事济,大道济,大德济,大人物济,小事也能济,小道小德小人物也能济,在既济这个时代,举凡天下事无论大小,无不能济。假使卦辞有“小”字,孔子《彖传》不应既济亨,只有以“既济亨”为断,才可看出《彖传》“既济亨”是卦辞,“小者亨”是孔子解释卦辞之辞。

“初吉”,是说在既济之初,事无不吉。“终乱”,是说既济不能终吉,既济至一定程度,就要穷,穷则生变,变成未济。未济六皆不当位,是既济的否定,对于既济来说,它无异是乱。故云“初吉终乱”。不过,既济虽有“初吉终乱”之象,人在既济之时未必都是终乱。乱与不乱,还在人自身的掌握。如果人能够慎终如始,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则虽有终乱之道亦复可济。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既济,小者亨也”。处在既济的时候,大者亨自不待言,即便是小者也都亨,无所不亨,故曰既济。既济是皆济,已经济的意思。如果未亨或者小者未亨,便不可谓既济了。

“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既济阴爻在阴位,阳爻在阳位,六爻都当位得正,故曰“利贞”。

“初吉,柔得中也”。《易》以刚中为善,而既济未济都以柔中为善。这是因为既济以内卦为主,既济之所以为既济,主要在内卦,至外卦则走向未济了,故初吉归诸柔中。柔中指六二,在一卦之中,初与二皆为始。未济亦以内卦为主,至外卦则将转为既济,故以六五柔得中而致亨。

“终止则乱,其道穷也”。卦辞言“初吉终乱”,“终乱”主要是强调天之道。孔子《彖传》讲“终止则乱”,显然是重“人之故”。“终乱”一语所强调的是终字,意谓事物初吉则终必乱,这是一般的规律。“终止则乱”则突出止字,强调人的因素是重要的。意谓人不知“终乱”的道理而终止,则必乱;若知“终乱”的道理而不止,则可不乱。天下之事,不进则退,人为的因素至关重要。

“终止则乱”,不是终能致乱,人于其终而有止心,才是乱的根源。就一个人说,处平安无事,心满意足之时,则止心生,止心生则怠惰不勤,怠惰不勤则有患而不知为之防,有患而不知为之防则乱必不可免。就天下国家说,太平既久,则人苟安,止于逸乐;此时君临天下国家者,最当深自省惧,至兢至慎,不使至于止极。止极则衰乱接踵而至。其道已穷,理当必变。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水性润下而居上,火性炎上而居下,水火相济,是为既济。既济虽然不是有患之时,但是患必生于既济之后。君子观既济之象应当知道思患而豫防之。处既济之时,人们极易以为无患而生止心;以为无患而生止心,则无患乃生患。在既济这种时候,君子贵于思患,贵于豫防。思患,思其终必有患。豫防,防于其始而使其终无患。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初九以阳居下,上应于六四,又在火体,其上进之志锐甚。这在既济之初是极为不利的。在既济之初应当止其进,若进而不已,必有悔吝。可是初九按其本性说,欲进之志特甚,不花极大的气力是难以止其进的,故“曳其轮,濡其尾”乃得无咎。车欲前行,倒曳其轮,使之不得进,可见止进用力之大。狐之济水,必揭其尾,今不揭其尾而濡其尾,使之不克济,可见止进决心之坚。

《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曳其轮”乃“曳其轮,濡其尾”的省语。言“曳其轮,义无咎也”,其实是说,“曳其轮,濡其尾,义无咎也”。义,道,理。曳其轮,濡其尾,自常理看应是有咎的,但是在既济初九这一爻,其道本来是无咎的。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这里是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